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和汽車社會雙重時代來臨,涉及農村留守老人的交通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。近年來,我市農村留守老人發生交通事故的占比逐年增加。作為交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,農村留守老人的交通行為將對整個交通狀況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。因此,農村留守老人的出行安全問題應當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,為他們創造一個安逸、舒適、和諧、充滿人文關懷的交通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。
我們了解到,2020年、2021年農村留守老人亡人事故占農村道路亡人事故的60%以上。通過實地調研、綜合分析、組織座談等方式,系統總結農村留守老人的道路交通事故發生率高、死亡率高的原因,主要有:一是交通安全意識淡??;二是出行工具性能低劣;三是農村地區隱患突出。
改善農村留守老人的交通出行環境,營造良好的交通出行氛圍,這樣才能減少農村留守老人的傷亡事故,為他們提供一個祥和、安寧的生活環境。我建議:
一、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。農村留守老年人中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低、交通安全意識淡薄,僥幸心理泛濫,出行我行我素,倚老賣老。建議政府部門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緊抓在手,改變傳統宣傳方式,通過上門入戶、召開村委會等淺顯易懂、接地氣的模式進行宣傳。同時要將亡人事故交通違法行為人定期抄報至各村居,讓“紅臉出汗”成為常態,倒逼交通安全規范意識養成。要明確鎮區部門交通安全宣傳主體責任,明確專項經費,配備農村鐵騎隊、“一村一交通輔警”等基層管理力量作用,常態剛性考核,確保發揮作用。
二、加強電動車輛源頭監管。根據我們對已發生交通事故進行深度“回頭看”,農村地區老年人的出行方式五花八門,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無知,虛假宣傳電動三四輪車,特別是大功率封閉式三四輪車的好處,致使農村地區非標車輛大量存在。這類車輛大多不在工信部目錄中,產品質量參差不齊,令人擔憂。在此,建議市場監管部門延伸管理觸角,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電動車輛銷售門市的全面清理整頓,以罰代管,真正把規矩立起來。
三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治理。農村地區的交通安全隱患仍然面大量廣,無防護設施、無警示標志、無維修保養、無路燈照明的“四無”道路不在少數,臨水臨崖、急彎陡坡、長大下坡等基礎條件不足農村道路仍然是亡人事故的主要風險點。為此,建議轄區政府要把隱患排查整治作為關鍵環節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。鎮區和部門通力合作、協同共治,亡人事故現場轄區主要領導到場,共同參與事故成因分析,排查隱患,確保隱患整改到位。真正形成“黨政領導、部門聯動、全民參與”的農村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。